保质期是衡量食品品质是否良好的重要指标,也是很多人选购食品时查看的关键信息。我们一般以保质期终止日为界限,之前的食品可以食用,之后的便自动归入不能食用行列。但是,食品由好变坏是一个过程,并不依靠人为的界限划分而转变,这样看来,食品的保质期并不一定能真实反映食品是否能够食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具体表现有三:
1、保质期内的食品也会变质:
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温度、湿度等影响,或者贮藏条件不符合规定,食物可能会提前变质。比如像富含油脂的散装坚果在常温状态保存时,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容易氧化,出现哈喇味,这时就不适合再吃了。此外,面包、蛋糕、熟食等食物,含水、含糖量较高,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保存不当很可能第二天就有苦、酸、臭味等情况,这时即使没过期也不要吃。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2、过保质期的食品也可以食用:
虽说超保质期的食品不能再进行销售,但是有些食品如果保存得当,即便过期了一两天也是可以食用的,比如脂肪含量不高的谷物制品、水分含量很低的干货类食品,全程保持冷冻的冷冻食品等,可以存放几个月到几年。这些长保质期食物长期保存可能产生发软、风味等变化,但一般只是口感打折,还是能安全食用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3、部分食品的保质期是变动的:
有些食品的保存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如茶叶、蜂蜜等。一般来说,蜂蜜中75.6%的成分都是糖,只有22%的水分以及其他少量营养成分。密封条件下,蜂蜜的水分活度很低,微生物生长会受到抑制,所以保质期很长。但是蜂蜜购买回家后是要开封食用的,还会频繁地用工具挖蜂蜜来吃,这期间可能会掺进去水和其他污染物,增加空气接触和微生物入侵的机会,从而降低保存期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当然,除了这三种情况外,还有盐、醋等食品因为含水量较低,化学性质稳定或自身具有防腐抑菌性能,使得微生物生长速度非常缓慢,因而具备超长保质期,可以不用标注保质期。如此看来,食品安全跟人为设定的保质期并没有直接关系,这不就说明食品保质期就是一个骗局吗?
当然不是!理由如下:
1、保质期由期限+贮存两个条件构成,抛开任何一个进行讨论都不可取!
上述的表现1、2其实都是受环境影响,因为外在的环境改变了,导致食品本身应有的保质期限被缩短,这也就是食品包装上都会标注贮存条件的原因。
2、食品保质期是对商家和消费者的双重保护。
一般情况下,食品包装上的保质期是指在生产厂家规定的贮藏条件下,食品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否则商家需要承担责任。所以,保质期是厂家的一个承诺——在此期限内,无论是安全性,还是口感、风味、外观都得以保证。如果出了问题,厂家需要负责。但如果过了保质期,那么产品出了问题,厂家就没有责任了。这是消费者参照保质期选购食品的重要原因,也是因食品质量问题产生纠纷的评判依据,是对相关责任的明确划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3、保质期不等同于保存期。
食品保质期,又叫食品最佳食用期,是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保质期内,产品完全保持其特有品质;但超过此期限,在一定时间内仍可食用,但产品品质会有不同下降。而保存期为食品推荐的最后食用日期,过了食品保存期,食品就可能发生变质,不可再食用了。一般情况下,保存期是要比保质期时间长的。
综上所述,食品保质期并不是所谓的骗局,大千世界,食品种类复杂多样,没有一条定律能够完全概括。给大家分享本文的原因,意在使大家了解更多食品保质期的真相。当然,对于商家而言,仍然不能销售过期食品,更不能因为过期食品尚可食用而私自篡改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然,法律的大棒还是会挥舞到你的身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