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大师云集的地方,而提到大师就不得不说胡适。
唐德刚先生曾这样评价胡适,说他的治学态度原是最严谨的,成了大名之后,众目所视,那就使他更加小心。
胡适的时代,正处于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粗粝摩擦面。
那个时代各种思想交锋,探索真理的脚步掷地有声,涌现出了陈独秀、李大钊、周树人等一大批优秀的学者。
他们那一代人,有一个鲜明的徽记:多年涵濡于传统文化之海,腹笥甚丰,不把问题彻底弄清楚,就不动笔。
《新青年》、《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著作和文章,就如浩瀚星河里的北斗,永放光芒!
严谨的治学态度,执著的求是精神,使他们形成了别样的眼光和高洁的气质,成为一代又一代学术届的楷模。
然而现在,作为学术研究圣地的大学,却在慢慢丢掉这份弥足珍贵的“严谨”。
01
近日,河南财政金融学院上了热搜。
还让全国人民又重新复习了一遍语文,清楚地理解了“报到”和“报道”的不同。
金秋已到,开学在即,很多大学陆续发出了录取通知书,高考结束的准大学生们即将开启人生的重要阶段。
然而,一名学生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录取通知书,差点怀疑是假的,是在打印店里自己花钱买的。
该生被河南财政金融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录取,但是录取通知书的最后一段文字写着:
请持此通知书于9月9日到校报道,注意是“报道”,落款时间为2022年8月1日。
正是“报道”两个字让家长大为怀疑,怎么也想不通大学这么严谨的地方,录取通知书这么重要的东西,竟然会出现如此显而易见的错误。
正确的应该是“报到”,指人到一个地方去。而“报道”用于新闻事件,比如某电视台报道了某事件,不可用于人。
真是贻笑大方。
录取通知书从起草到院长签字,中间要经过好多人过目、审核、把关,竟然没有一个人发现问题。
本来我以为校方会本着严谨治学的态度,坦诚而积极地承认错误,杜绝类似的问题发生,希望获得大家的谅解。
然而校方工作人员回应称:“通知书系校外打印机构制作。”责任一下子就推出去了。
这件事之所以激起社会上这么大的反应,是因为显而易见的错别字和人们心目中大学的治学严谨反差太大,对人们心目中大学的神圣造成了冲击。
大学是严谨的,不应该出现这种错误的。
很多家长开始担忧,这样的大学自己孩子能去读吗?能学到真知识吗?
而事实是,这类问题可能比我们担忧的还要多。
江西某师范专科学校录取通知书也用过“报道”。
北京某知名大学迎新标语“热烈欢迎”变“热列欢迎”。
厦门某知名学府“莘莘学子”变“悻悻学子”。
这些错误让人捧腹大笑的同时,又感到莫名的悲伤和痛心。
02
大家都知道一字千金。
说的是一个字就有千金的价值,战国时期的秦国宰相吕不韦汇聚天下英才,耗时数年编纂《吕氏春秋》。
为了让这部经典没有瑕疵,吕不韦把书公布在咸阳城门,悬赏说谁要是能在书中增加一个字或者减少一个字,就赏赐千金(合黄金一斤)
王安石在写《泊船瓜洲》的时候,初写的时候写的是“春风又到江南岸”,思来想去已经不够。
“到”字无法完全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境。
后来又改成“春风又入江南岸”,改成“春风又满江南岸”等等......反反复复改了十几个字。
为了这一个字苦思冥想好几天,最后才定为“绿”字,至此王安石才算满意,才有了流传千古的: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古人对于“字”的计较和认真已经到了精益求精的程度,为了一个字可以耗费几天时间,为了一个字可以花费千金,因为一个字不恰当宁愿毁掉之前所有付出。
其实古人对于“字”的追求,正是对学术的严谨态度,必须精准表达意思,必须优美地表达意境,必须无可代替......
唐代诗人杜甫更是发出了,“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呐喊。
古人对于做学问的严谨,用字的高要求可见一斑。
哪像现在我们对于发出的通知书连看一眼都不看?连个错别字都发现不了呢?
且不说水平的高低,跟古人比起来我们的态度就已经输了。
03
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荀子•劝学》里的这句话强调了环境对人的重要性,所以主张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荀子认为选择良师益友和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可以使人远邪近正,修身养德。
四年的时间可以改变很多。
大学里,孩子的人格和对待事物的态度、价值观、人生观都会在这里重塑和强化,一直伴随着孩子的一生。
严谨的大学能培养出思维严谨而负责任的学生,而疏漏的粗心的老师带出来的学生,可以想象多少要粗心大意一些。
而凡成功人士必备的一点素质就是严谨,化学家居里夫人如果错过一毫克,就可能发现不了放射性元素镭。爱因斯坦算错一个步骤,就不可能得出相对论。贝多芬敲错一个音符,《命运交响曲》就会成了《命运的折磨》。
所以,大学必须严谨,才能带出严谨的学生,学生才能因为养成严谨的态度而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