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释是对应真释而言的一个法律用词,并不是假装释放,而是指对已被判徒刑的犯罪人带有条件的提前释放,是一种刑罚制度.那么犯罪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假释呢?
一. 假释适用的三种对象
1. 被判有期徒刑的犯罪人;
2. 被判无期徒刑的犯罪人;
3. 被判死刑缓期执行而依法减刑的犯罪人.
二. 假释的二个主要条件
1. 一定的刑期条件
(1)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人,实际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的;
(2)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人,实际执行原判刑期十三年以上的.
(3) 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2. 确有悔改的条件: 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的.
三. 不得假释的二种犯罪
1. 累犯不得假释,这是因为,累犯主观恶性较深、再犯的可能性较大;
2. 严重犯罪不得假释,刑法的严重犯罪指以下犯罪:
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四. 假释后的矫正
刑法规定,被假释的犯罪人,在假释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社区矫正的目的,是通过政府、社会以及爱心人士的帮助,使矫正对象改正恶习,并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
五. 假释考验期
假释考验期,是指对被假释的犯罪分子继续监督改造进行考验的期限.
法律规定,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10年.从假释之日起计算.
六. 假释撤销
被假释的人有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会撤销假释:
1. 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的;
2. 假释考验期发现漏罪的;
3. 假释考验期违反以下假释监督管理规定的:
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严重的;
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超过一个月的;
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
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其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