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故障处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为规范生产现场设备故障处理的管理工作,通过问题的分析和责任的追查,以加强教育和防范,特制定本办法。
第2条 本办法适用用于公司生产现场设备故障的处理过程。
第3条 处理设备故障时,应本着以下三项原则。
1.原因分析清楚。
2.事故责任明确。
3.防范措施到位。
第2章 设备故障的现场处理及上报
第4条 设备发生故障时,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特别是一些危及设备及人身安全的重大设备故障,要采取紧急措施,切断电源,保护现场,并报告有关领导和主管部门,不得隐瞒或破坏现场。
第5条 按设备分级管理的有关规定上报,及时开展调查分析工作,严肃处理。班组长和操作人员在参加故障分析会时,要实事求是地反映事故发生的经过和采取措施的过程,不虚构、不隐瞒,保证事故分析结果的真实性。
第6条 一般故障由故障单位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在设备管理部门参加下分析故障原因。
第7条 如故障性质其有典型教育意义,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设备管理人员、安全员和有关人员参加的现场会共同分析,使大家都受教育。
第8条 重大及特大故障由企业主管设备副厂长(总工程师)主持,组织设备、安全、技术部门和故障有关人员进行分析必要时还可组织故障调查组,吸收相近专业的技术人员参加,分析故障原因,制定防范措施,提出处理意见。
第3章 设备故障的分析
第9条 生产单位应及时组织故障分析工作,要保存分析的原始数据。
第10条 任何人不要破坏发生故障的现场,不移动或接触故障部位的表面,以免发生其他情况。
第11条 设备管理单位要严格看管设备故障现场,进行详细记录和照相。
第12条 如需拆卸发生故障部件时,要避免使零件再产生新的伤痕或变形等。
第13条 分析故障时,除注意发生故障部位外,还要详细了解周围环境,多走访有关人员,以便常握真实情况。
第14条 分析故障不能凭主观脸侧作出结论,要报据调查情况与测定数据进行仔细分析、判断。
第4章 设备抢修
第15条 在分析出故障原因的前提下,积极组织抢修,减少换件,尽可能的减少修复费用。
第16条 故障抢修需外车间协作加工的,必须优先安排,不得拖延修期,采购部门应优先供应检修故障用料,尽可能的减少生产设备的停修天数。
第5章 设备故障处理情况汇报
第17条 发生故障单位、设备故障的责任单位应在故障发生后3天内认真填写《设备故障报告单》,报送设备管理部门。一般故障报告单由设备管理部门签署处理意见,重大故障及特大故障由主管副总批示后报上级主管部门。
第18条 设备故障经过分析、处理并将设备修复后,应按规定填写维修记录,由车间设备管理员负责计算实际损失填入设备故障报告损失栏内,报送设备管理部门。
第19条 设备管理部门每季应统计上报。重大、特大故障应在季报表内附上故障概况与处理结果。
第20条 认真做好设备故障的各项记录,记录包括以下内容。
1.设备编号、名称、型号、规格及故障概况。
2.故障发生的前后经过及责任者。
3.设备损坏情况及发生原因,分析处理结果,重大、特大故障应有现场照片。
4.发生故障的设备进行修复前后,均应对其主要精度、性能进行测试。
第21条 设备故障的一切原始记录和有关资料,均应存入设备档案。凡属设备设计、制造质量方面的故障,应将出现的问题反馈到原设计及制造单位。
第6章 惩罚措施
第22条 设备故障发生后,必须遵循“三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任何设备故障都要查清原因和责任,对故障贵任者按情节轻重、责任大小,认错态度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触犯刑律的要依法制裁,并制定防范措施。
第23条 生产单位应对设备故障隐瞒不报或弄虚作假的集体和个人,应加重处罚,并追究领导责任。
第24条 生产单位应对于设备和动能供应过程中发生的未遂故障也应给予高度重视,本着“三不放过”的原则,分析原因和危害,从中吸取教训,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类似故障的发生。
第7章 附则
第25条 本办法由设备管理部负责制定、修订与解释工作,由生产部及各级生产单位配合执行。
第26条 本办法报技术总监审批后,自颁发之日起生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