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文《圣经·诗篇》出土于莫高窟北区B53窟,1999年北区考古发掘成果之一,出土编号:B53:14。文书纸高19.8,宽30.8厘米,使用较厚的白麻纸,纤维交织均匀,略泛黄,质硬。文书采用西方折页式,共4页,每页从右向左横书有15行叙利亚文。第1页的叙利亚文字行间还书有16行回鹘文押头韵的韵文,它的背面是第2页,第2页的左面是第3页。第3页的背面,即将文书平摊开后,第1页的右面是文书的第4页。文书内容为《圣经》文选,摘录的是《旧约》中《诗篇》的内容。从文书的装帧形式和内容看,这页应是从一本与景教的宗教活动有关的书中脱落的。
叙利亚语曾是东方波斯基督教的教会用语,如同拉丁语之于西方的罗马教会。从东方基督教分出的景教在历史上曾在中亚地区流行,并两度在中国内陆掀起流行的趋势。文书使用的是从埃斯特朗格罗字体演化而来的景教体,除一些字母的写法与西叙利亚雅各比派的有区别外,以加点方式标出元音及某些语法现象是景教体的特征。
《东叙利亚人的每日祷告》是根据几部叙利亚文《前后书》而整理出的每日祷告经文,敦煌的叙利亚文文书刚好与该书列出的从周一到周四的唱诗(Shuray-i)内容基本相吻合。文书的叙利亚文部分是用黑、红两色书写的,而红色书写的有三个日期:周二、周三和周四,另外,红字标出的还有brzwg-h–词,共出现三次,分别在三组诗的开头,词的意思是“伴侣,伙伴;丈夫,妻子”,而所有红字部分都不是《诗篇》的内容。由此可知,此件叙利亚文文书属于Shuray-i类的诗篇节选,它是叙利亚语《前后书》的一部分,红字部分都是在文中起提示作用,这在其它叙利亚《经文摘录》中是常见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中提到,景教僧实行“七时礼赞,大庇存亡。七日一荐,洗心反素。”《诗篇》是景教各种仪式上不可缺少的文献,这份文书本应是景教的某种仪式所选用的经文,在这些仪式上,主持仪式的神父要宣读经文,不同的教派,所选的经文有所不同,每次礼拜仪式上所选的《诗篇》也有不同。
写本没有具体年代,从所写回鹘文的书写特征看,某些字的尾部字符撇向右下方,已接近古蒙文的书写,很可能是元代时期的遗物。
甘肃在元代曾是景教比较集中的地区,敦煌曾多次送往迎来,迎接过西方的基督教徒,例如马可波罗和景教史上著名的回鹘族大主教雅八·阿罗诃三世。敦煌发现的叙利亚文《圣经·诗篇》为研究景教的宗教仪式、神学理论以及敦煌景教发展都提供了原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