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部,葡萄牙于1922年派军队占领了安哥拉全境,1951年把安哥拉改为“海外省”,派总督进行统治。葡萄牙对殖民地的统治在所有老殖民主义者中是最野蛮和残暴的,一直对殖民地保留着强迫劳动制和奴隶种植园。
1961年2月4日安哥拉的一些爱国青年为了营救被关押的爱国者,袭击了罗安达监狱、电台、警察局,从此揭开了安哥拉武装反抗葡萄牙殖民者的序幕。

安哥拉在非洲大陆位置
1961年2月4日由内图领导的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简称“安人运”,该组织成立于1956年。)在罗安达—马兰热铁路以北发动城乡居民起义。他们袭击殖民者的种植园和军事据点,并在北部和中部山区中建立了根据地。
1962年3月,罗伯特组建了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简称(“安解阵”),并组建了民族解放军,总部设在扎伊尔金沙萨。
1966年3月以萨文比为首的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简称(“安盟”),在安哥拉东南部地区开辟了根据地。
在三派武装的联合打击下,葡萄牙殖民者被迫于1975年从安哥拉撤军。安哥拉赢得了真正独立。然而“好兄弟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同富贵”,葡萄牙人刚一走,“安人运”、“安解阵”、“安盟”,为了争夺安哥拉全国的控制权,从昔日反抗葡萄牙的好兄弟变成了今日的仇敌。
1975年3月,葡萄牙刚完成从安哥拉的撤军,“安解阵”随即就在美国中情局的指使下向“安人运”发起进攻,试图独占首都罗安达,与此同时,“安盟”也在南方蚕食“安人运”根据地。
面对围攻,“安人运”主席内图向苏联、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出求援信,古巴派来250名志愿军,帮助安人运于9同年7月夺回罗安达,将“安解阵”赶到乡下。
此时,安哥拉呈现出“三分天下”的局面:“安解阵”控制北部油田,兵力有1.8万人,“安盟”则占据南部钻石矿区,兵力约2.1万人,而“安人运”只保有首都罗安达及周边几个省,总兵力只有1万,论实力,此时“安人运”根本不占优势。那此后“安人运”为何会在持续27年的安哥拉内战中最终胜出呢?

内战初期“安人运”控制区域(红色)
第一,“安人运”信仰马列主义,部族武装的基础较低,群众基础深厚。而另外两派,“安解阵”是刚果人的部族武装,受到扎伊尔(今刚果民主共和国)蒙博托政府的支持,信奉民主社会主义;“安盟”是安哥拉的奥文本杜人的部族武装,信仰非洲村社社会主义理念。相较于另两派的部族武装色彩浓厚,部族武装色彩较低、拥有更广泛群众基础的“安人运”,明显更得人心,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
第二,“安人运”由于葡萄牙共产党的帮助,赢得了苏联的好感,并得到其大力支持。
“安人运”自1956年建立就受到葡萄牙共产党支持,并与苏联取得联系。1964年,“安人运”领导人内图访问苏联,在苏联期间,内图与苏联领导人进行了广泛接触,以寻求苏联的援助。由于“安人运”早期创始人的共产主义背景以及与葡萄牙共产党的紧密联系,苏联在1964年12月公开表态支持“安人运”。
从1964年12起至1973年,苏联向“安人运”提供了价值7200万美元武器支持。从1974年中期至1976年2月中旬,苏联又向“安人运”提供了价值3亿美元的武器和数百名技术人员。苏联军事装备的大量到来,使“安人运”的武装力量得以快速发展。
此外苏联还提供飞机大批运送古巴军队到安哥拉帮助“安人运”作战。1975年12月底,在安哥拉的古巴军队为7000人,次年1月达10000人,3月底已经达14000人。高峰时古巴在安哥拉的军队达到5万人之多。
苏联与古巴支持的“安人运”的军事装除轻武器外,还包括T-54/55坦克、BM-21“冰雹”火箭炮、米格-21和米格-17战机(飞行员是古巴人)等重型军事装备。
第三,“安人运”赶上了当时世界大势对自己有利的好时机。

安哥拉内战两大阵营
70 年代的世界大势是由于美国在越南战场的失败,使其实力受损,霸权急剧衰落,在全球实行战略收缩。而同期由于苏联支持的北越在越南战场的胜利,使得苏联在这一时期的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并开始了全球扩张。
1975年虽然美国也向“安解阵”和“安盟”提供支持,以对抗苏联支持的“安人运”。但因越战失败的影响和国内政治生态的束缚,美国对直接干预安哥拉事务心存忌惮,国会作梗以及非洲 统一组织反对外部干预,都对美国对安哥拉的干预形成掣肘。
对安哥拉的援助,由于当时在美国属于“非法”,美国此时只能靠中情局筹划秘密进行,仅调用其部门经费和美军少量非现役武器,规模和成效很有限,美国当时更多的是想依靠其他伙伴国对安哥拉危机深入参与,协助自己的对安战略。
就美国1975年对“安解阵”和“安盟”的支持力度来讲,是远远比不上当时在全球处于战略扩张期的苏联对“安人运”的支持的。正是苏联的大力支持,使“安人运”一改内战初期的不利地位,很快就取得了战场上的优势地位。
以上原因,我认为正是在安哥拉内战中,“安人运”最终能击败对手,统一全国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