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耶济德一世是奥斯曼帝国的第四位苏丹,在前三位开国苏丹的努力下,到了14世纪晚期,奥斯曼帝国已占据了小亚细亚与东欧巴尔干地区大片的领土。巴耶济德的父亲穆拉德一世是一位稳重的苏丹,在广大占领区内实行和平的政治改革,并建立了对欧洲基督徒宽容的政策,建立了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的大帝国,被基督徒称为“奥斯曼治下的和平”。
穆拉德一世
临危受命的闪电
巴耶济德是在战场上继承了父亲的苏丹之位,在穆拉德一世被刺杀的那天,他临危受命,继续率军击败了塞尔维亚、保加利亚联军。在继位后,他接受了大臣的建议,用弓弦勒死了自己的弟弟,开始了奥斯曼帝国皇位继承的血腥传统,即每位苏丹上台后就要杀死自己的兄弟们,以防出现皇位的纷争引起帝国的动荡。
巴耶济德一世
巴耶济德在后来的征战中,善于以极快的速度调动大军,给予敌人致命的一击,他经常率领军队穿梭于欧亚两洲,几乎赢得了所有的胜利,人称“闪电”。巴耶济德最辉煌的胜利来自于尼科堡之战,他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将十万西欧十字军击败在巴尔干平原,并俘获了一万多骑士,这次胜利同时宣告了十字军东征历史的结束,巴尔干诸国变成了奥斯曼帝国的殖民地,直到后来被完全吞并。
巴耶济德在降服巴尔干地区后,又打起了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的主意,在对君士坦丁堡进行了长期的围困之后,在即将发动总攻之时,巴耶济德命中的宿敌,东方的帖木儿帝国对奥斯曼发动了战争,一场决定伊斯兰世界统治者的战斗即将打响。
帖木儿帝国
中亚之狮帖木儿
帖木儿帝国是从蒙古察合台汗国分离出来的突厥化汗国,他的崛起时间与穆拉德一世开疆拓土的时间基本相同,在一代雄主帖木儿的带领下,帝国疆域从北到咸海,南到印度北部,东起中国边境,西到波斯。本来同为伊斯兰国家,帖木儿帝国与奥斯曼帝国是完全可以和平共处的,在奥斯曼帝国在西边征服基督徒的一系列圣战期间,帖木儿也没有向奥斯曼的背后进攻,因为按照教义,穆斯林都是兄弟嘛,哪有兄弟打兄弟的道理,况且奥斯曼还打着圣战的旗号在为伊斯兰世界开疆拓土。
帖木儿
狂妄的苏丹
但巴耶济德在欧洲一系列的胜利使他逐步变得狂妄自大,在征服了巴尔干地区之后,他将扩张的方向转向了东方。巴耶济德号称“闪电”,但在政治上远没有其父稳重成熟,在征服安纳托利亚各公国之后,他并没有及时地对占领区进行同化,同时因为扩张速度太快,不可避免地触及到了帖木儿在此地的利益,特别是在巴耶济德征服了一个被帖木儿保护的小公国之后,双方的矛盾激化到了顶点。
本来帖木儿对巴耶济德在东方的扩张不以为意,刚开始甚至对这位百战百胜的苏丹怀有相当的敬意,在书信中,帖木儿还极力肯定了巴耶济德在欧洲对异教徒的征服,同时对他提出了警告。但巴耶济德不以为然,反而在回信中极力羞辱帖木儿,他说:“如果我在利面前逃走,那就让我的妻妾都逃离我的床榻;倘若你不敢与我交战,那就让你的妻妾与陌生人缠绵再三之后再回到你的身边”。而且他还极其戏谑化地将帖木儿的名字用小小的黑色写在自己金色名字的下面。
帖木儿军队
苏丹沦为囚徒
作为一代雄主的帖木儿岂能忍受如此奇耻大辱,本身帖木儿就是一位企图征服世界的人物,他认为:既然天上只有一位真主,那么地上应该也只有一位统治者。于是,帖木儿集结了14万大军浩浩荡荡开向西方与奥斯曼帝国争夺伊斯兰世界的领导权。
很奇怪的是,在帖木儿开始向西方进军两年的时间里,巴耶济德都没有任何动静,不知是闪电已经厌倦了战争还是对帖木儿的畏惧,总之他安静地看着帖木儿横扫中东,占领了叙利亚、伊拉克,从南面对奥斯曼帝国形成了包围之势。同时,欧洲的基督国家在此时也找到了帖木儿并与之结盟,准备给奥斯曼帝国一个致命的打击。
安哥拉之战
战斗在安纳托利亚高原的安哥拉打响,巴耶济德依然采用了它的闪电突袭战术,他带领八万人一路深入到安哥拉腹地,准备与帖木儿决战。但帖木儿此时充分发挥了一个军事天才的能力,他并没有打算与苏丹正面交锋,而是准备利用天气与地形拖死奥斯曼军队。此时正值酷暑,帖木儿人创造性地还搞了个水利工程,使溪水改道从而获得了水源,同时破坏了奥斯曼军队的水源。他们利用骑兵的优势,绕到了奥斯曼军队的背后,准备给予苏丹致命一击。
决战在1402年的安哥拉打响,又累又渴的奥斯曼军队在战争一开始便遭遇了军队内部鞑靼人的倒戈一击。而在帖木儿骑兵与塞尔维亚联军的轮番打击下,战略与战术都出现了重大失误的巴耶济德被包围生擒。
被囚禁的巴耶济德
被生擒的巴耶济德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帖木儿的羞辱,他被关在一个带栏杆的轿子里,在行军途中被公开嘲弄,晚上则被戴上脚镣被帖木儿当作脚蹬,据说还让他的基督徒夫人赤身裸体在他们面前服侍进餐。
骄傲伟大的巴耶济德在8个月之后便死亡了,一说是中风,一说是自杀。不过都很正常,一个之前如此骄傲的君主无论如何也无法忍受如此的奇耻大辱,死亡倒是一种解脱。
奥斯曼帝国的危机
巴耶济德的灭亡在于他超出了自己的能力,他妄图在中亚拓展帝国的版图,而对自己强大的敌人又缺乏了解,迷信自己曾经的军事能力,导致在遇到更加强大,机动性更强的敌人时丧失了自己赖以制胜的优势,失败于是就不可避免了。
不过这也给后来奥斯曼的统治者提供了宝贵的教训,他们在后来的征服中并不急于求成,而是注重稳扎稳打,对征服地采取宽容同化的政策,到后期穆罕默德二世对拜占庭帝国的征服者这点就体现得很明显,最后围攻君士坦丁堡时,拜占庭帝国已经丧失了所有的国土,只剩下最后一座孤城,而奥斯曼帝国却在几位雄主的经营下最终建成了横跨亚欧的强大政权。
围攻君士坦丁堡
巴耶济德死后,奥斯曼帝国陷入了分崩离析之中,幸亏帖木儿对这片土地并没有兴趣,很快撤离了小亚细亚地区,转而去向东方的大明发起挑战,不过他还没有走到大明的边境便患热病死去,此后他的帝国便走向了衰落。而奥斯曼帝国经历了十年的大空位期,直到穆拉德二世重新干掉了他的几个兄弟统一了全国,开始了再次的扩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