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的防守人生
进攻与防守是战争和竞技中两种基本态势,两者可以互相转化。表面看来,防守显得被动,缺乏气势。但根本而言,防守是基础,防守是主题。最好的进攻就是防守。进攻也是为了防守。看看世界杯足球赛,虽然很多球队有许多超级球星,进攻起来气势磅礴,但一到淘汰赛,很容易被那些防守好的球队一个偷袭便将其淘汰出局,凡是到最后半决赛或决赛的,都是攻守平衡而且防守能力特别强的球队。
其实,人生也有两种态势,一是进攻人生,一是防守人生。防守人生并不是消极被动,而是低调、沉稳、不张扬。最典型的防守人生就是三国时代的司马懿的一生。司马懿,字仲达,生于179年,卒于251年,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一生侍奉四代魏主,仕途坎坷,挫折重重,全靠韬光养晦、深谋远虑的经营,最终成为“英雄辈出、豪杰四起”的三国时代的最后赢家。他的一生,诠释了防守人生的辉煌和伟大。
何为防守人生?纵观司马懿一生,或有三大明显特征点:
一是大智若愚。坚持防守人生的人,不是没有进攻的武器和本事,而是不轻易暴露自己,善于藏锋露拙,隐藏实力,保存实力。司马懿与诸葛亮和周瑜是同龄人,比亮长一岁,比瑜小四岁。然而亮和瑜封侯拜相、纵横四海的时候,司马懿还未粉墨登场。其实,司马懿和诸葛亮一样,多谋略,善权变。青少年时,就得到当时名士们的品评赞扬。大名士崔琰曾说懿“聪亮明允,刚断英特”。曹操刚刚掌权时就知道司马懿的才华并征召司马懿出来做官。但司马懿却以“装病”逃避曹操,因为他知道曹操“重才忌才”的个性,同时也觉得未是“出山”的时候。即使后来迫不得已出任曹操的主簿,也是深藏不露,从不张扬自己的才能,以“修身”为主,学习曹操及其重要的谋士的长处长达十一年之久。
二是坚韧不拔。防守人生最能忍。忍,不是没有脾气、勇气和豪气,而是坚韧不拔。在防守人生者看来,“忍”是处世法宝,永不可忘,该忍则忍,绵里藏针;当断则断,利刃斩麻。司马懿主张以忍作为处世原则,他认为这才是政治上的一种成熟,要想取得一番成就,就必须“忍”字当先,方为上上策。面对曹操的歧视与压制,他能忍;面对同僚的排挤与诬陷,他能忍;面对诸葛亮的“巾帼之辱”,他能忍;即使在魏少帝曹芳时期,虽已处于无人能敌的地步,但在面对曹爽的故意排挤的十年中,他也依然可静观其变,忍以待之。他的一生,仕途坎坷,起起跌跌,但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任何屈辱可以忍受,任何挫折都不改其志。难怪他能在一再被贬,不怎么受重视的情况下,还能一跃而起,成为三国这场政治游戏中最大的赢家,成为唯一一个能笑到最后的响当当的人物。
三是低调示弱。就防守人生而言,低调,并非悲观和消极,而是一种隐忍之术;“示弱”,更是一种隐藏,是一种韬光养晦,是一种潜在的蓄势,是老子所说的“不争之争”的大智慧,是“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的大技巧。爱抢风头的人,最容易成为那些嫉妒者的最先瞄准的对象,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孔明一生唯谨慎,仲达成功在低调。当曹芳继承帝位后,司马懿已站到了权力的顶峰。他挟“四朝元老”之威望,负“伊尹、周公”之才德,谁也不敢和他的远见卓识相抗。但他在与另一个顾命辅政大臣曹爽的较量中,不是正面抗衡,而是处处示弱,甚至诈病隐居,麻痹对方。待到曹爽志得意满并走向了狂悖骄横、离心离德、物议沸腾时,他突然发动“高平陵事变”,一举摧灭曹氏所有势力。从那以后,魏国的军政大权尽归司马懿,曹魏政权实际上已经全部由司马氏家族所掌握,以至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最终顺理成章的完成了“三国归晋”的大业。
进攻人生虽然豪迈,但防守人生更易成功。可是,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误以为只有在激烈的竞技体育运动中,或像司马懿所处的那种乱世纷争的年代才需要防守人生。其实,任何人,任何时代,任何环境,都需要防守。君不见,曾几何时,那些“恨天无柄恨地无耳”的豪迈之人,只知进取,不知退守,结果一夜之间,事业的大厦轰然崩塌,人生事业“归零”甚至“负数”,令人唏嘘。
困境时奋力寻找一条出路,顺境时刻意寻找一条退路。这才是攻守平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