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简介

丁玲是哪里人?她的四段婚姻:一生沧桑,终遇良人

风轻月朗9

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中国作家。原名蒋伟,字冰之,别名蒋玮、丁冰之。丁玲是常用的笔名。此外,还有彬芷、晓菡等笔名。湖南临澧人。从小深受母亲反抗封建礼教、主张妇女独立自强思想的熏陶。小学时开始阅读中国古典小说和林纾译述的外国小说及《小说月报》等。从1927年至1929年间的作品,收入《在黑暗中》、《自杀日记》等集中。这些作品描写冲出封建家庭的知识女性要求个性解放、追求恋爱自由和新的生活,但因找不到出路而苦闷、空虚、伤感甚至绝望的情形。

(丁玲)

丁玲是20世纪中国文坛最有才气的女作家之一,她早期追求个性人生,最终成为了一位革命作家。丁玲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她这一辈子有四段难忘的情感经历。

胡也频丁玲心中永远有他的位置

1904年,丁玲生于湖南临澧县一个没落的封建望族家庭。丁玲四岁的时候,父亲病逝,母亲被迫带着两个孩子回到娘家。丁玲舅舅的儿子成了丁玲亲密的玩伴,于是外婆给他们订了娃娃亲。五四运动爆发后,正在女子师范念书的丁玲和同学们一起上街游行,自由和解放的精神深深融入了她的灵魂。

丁玲有一个叫王剑虹的女友,她给丁玲带来了上海的一些情况,丁玲决定放弃中学文凭与王剑虹一同奔赴上海。18岁的丁玲解除了与表哥的婚约。

1924年,丁玲来到了北平,在一个社交场合结识了青年编辑胡也频。此时的丁玲正在为弟弟的夭折和命运艰辛而痛苦,对比她还小一岁的胡也频毫不动心。当胡也频得知丁玲失弟之痛后,就用纸盒装满玫瑰,写下字条:“你一个新的弟弟所献。”

在北平,窘迫的丁玲写信给鲁迅,讲述了自己的境遇和困惑,但由于当时鲁迅与现代评论派论战犹酣,误认为这是对方用化名在捣鬼,就没有复信。这时恰值王剑虹的父亲准备回湖南,就邀请丁玲一路回老家。丁玲就离开了北平,返回到湖南老家。

胡也频闻讯后,向朋友借钱追到湖南。他贫困潦倒,连人力车夫的钱也是丁玲母亲给付。但他风尘仆仆地出现在丁玲面前时,丁玲被深深感动了,爱情之门豁然开启。

当她和胡也频回到北平以后,受到一些人的非议。丁玲一气之下,干脆于1925年秋和胡也频在香山同居。除了一点微薄的稿费之外,他们当时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来源,生活过得很艰难,但是却充满了温暖。

(丁玲与胡也频)

1928年年底,胡也频与丁玲同赴上海,经潘汉年介绍开始从事左联工作,两人同居于上海如今的安福路。他们与沈从文一起创办了红黑出版社,编辑出版文艺期刊《红黑》。但红黑出版社不久就倒闭了。为了还债,胡也频离开上海赴山东省立高中教书。在胡也频走的当晚,丁玲就给胡也频写信,第二天又写。一个多月后,忍受不了相思煎熬的丁玲也来到了济南。虽然丁玲在上海并不富裕,但她依然给济南带来了震动。他们自由的革命式爱情、丁玲时尚的衣着打扮都让省立高中泛起了涟漪。

据当时在山东省立高中就读的季羡林回忆说:

“丁玲的衣着非常讲究,大概代表了上海最新式的服装。相对而言,济南还是相当闭塞淳朴的。丁玲的出现,宛如飞来的一只金凤凰,在我们那些没有见过世面的青年学生眼中,她浑身闪光,辉耀四方。记得丁玲那时候比较胖,又穿了非常高的高跟鞋。济南比不了上海,马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高中校内的道路,更是年久失修,穿平底鞋走上去都不太牢靠,何况是高跟鞋。看来丁玲就遇上了‘行路难’的问题。胡先生个子比丁玲稍矮,夫人‘步履维艰’,有时要扶着胡先生才能迈步。我们这些年轻的学生看了这情景,觉得非常有趣。我们就窃窃私语,说胡先生成了丁玲的手杖。我们其实不但毫无恶意,而且是充满了敬意的。我们心中真觉得胡先生是一个好丈夫,因此对他更增加了崇敬之感,对丁玲我们同样也是尊敬的。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大腰子是哪个部位?烤腰子“补肾壮阳”?是男人,就没有不在乎“那方面”的

男人的字典里,最怕出现几个字:那方面不行。怎么让“那方面”特别行?补肾壮阳呗,恐怕是个男人都听说过,烧烤界混得贼好的大腰子,江湖地位稳到韭菜都得让三分。看到有些男士羞涩一笑,小乐就

沥青沾到衣服上怎么洗掉?怎么样才能洗掉

在装修的时候,我们都会使用到沥青,因为是装修的材料,所以我们对于它的了解甚少。以至于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就会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所以一定要了解好它的使用方法。如果在生活中,沥青沾到衣

下葬有什么讲究?丧葬出殡习俗知多少?

丧葬习俗大致有九项内容,按照顺序依次为:1、指路:亲人离世,需要有家族长者为逝者举行相关指路仪式。这个过程中,主要是为逝者亡灵指路,也就是逝者亡灵死后去的方向。举行该项活动,让逝者

西汉首都是长安,对吗?东汉首都是洛阳,对吗?

公元前202年,西汉高祖刘邦得了天下以后,效仿周朝定都在洛阳,而且打算长久待下去。一个叫娄敬的刘邦老乡,建议刘邦迁都关中(见《史记.卷九十九.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众大臣多为

高山族的传统节日有什么?中华民族——高山族

高山族是中国台湾地区南岛语系各族群的一个统称,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少数散居在福建、浙江省等沿海地区。高山族聚居地区主要在台湾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原和兰屿岛上,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