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简介

令公指的是谁?北魏高允缘何被称“令公”

学习时报

高允(390—487年),字伯恭,渤海(今河北景县)人,北魏时期著名政治家,丞相参军高韬之子,曾任从事中郎、中书博士、中书侍郎、镇东将军、中书监、散骑常侍、征西将军、怀州刺史等。高允早年致力于学术研究,40岁时方步入政坛,可谓大器晚成,其从政生涯长达50余年,历仕五朝君主,去世时年近百岁,堪称北魏政坛的“常青树”,并因德行高尚而被文成帝拓跋濬尊称为“令公”,深受众人爱戴。

直言劝谏

高允为官以直谏闻名,朝中之事凡有不当之处,他都要及时向皇帝进言指出,即便触怒圣颜亦毫不退却,拳拳为国之心令人敬佩。也正因如此,高允所辅佐的北魏君主们都对其十分信任和尊重。

北魏太武帝时,民间良田大都被官府封禁起来用作牧场或者苑囿,耕地面积大量缩减,导致大量百姓失地无依,京城游民遍地。高允对此深感不满,于是借入宫觐见之机向太武帝拓跋焘进谏,有理有据地分析了圈禁良田的危害,要求解除田禁,把良田交给农民耕种,太武帝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自此以后,“改牧为农”成为北魏复兴社会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而高允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文成帝拓跋濬继位后,给事中郭善明为了显示自身才能,处心积虑劝文成帝修建宫殿,文成帝亦渐渐动心。而高允认为此时修建宫殿劳民伤财,于社稷无益,遂不惜败君王之兴,进言阻止,言辞也十分犀利。高允说道:如今建国已久,宫殿已然很完备,永安前殿足够用来接受万国朝会,西堂温室也足以让您休息,紫楼的高度也足够看近望远之用了,如果想再修建一些更加壮丽精巧的建筑,可以慢慢筹备,不宜仓促开工。同时,高允还给文成帝算了一笔账,认为修建新宫殿粗算下来至少需要四万人忙碌半年之久,不仅朝廷耗费巨大,百姓的生活也将受到极大的影响。文成帝听了之后,深以为然,于是打消了修建宫殿的念头。后来,高允认为文成帝对贵族在婚娶丧葬上奢靡铺张的行为不加限制,导致豪门大族竞奢成风,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于是又上疏劝谏,历数当下奢靡之风上行下效之害,并直言文成帝作为一国之君应自上而下厉行节俭,以改进社会风俗。文成帝虚心接纳,世风为之一新。

献文帝继位后,高允又进言,主张在各郡国建立学校,推广教育,北魏在郡府设立学校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孝文帝即位后,高允又作《酒训》一文呈送给孝文帝,力陈酗酒有败德之害,建议孝文帝应在国内推行节制饮酒的措施,孝文帝看后十分赞同,常常把此文带在身边,时时告诫自己,警示众臣。

清廉自守

高允一生为国为民不惜性命,于己则淡然超脱、清廉自守,堪为人臣典范。文成帝在位时,高允已年过六旬,当初与高允一同被征召的人多已封侯,高允曾经的属下当中也有100多人已经官至刺史二千石,而高允却当了27年郎官还没有得到任何升迁,对此高允也没有任何怨言,仍旧事事勤勉,不遗余力。当时朝廷百官都没有俸禄,高允就经常让儿子们上山砍柴采摘维持温饱。文成帝将高允提拔为中书令之后,司徒陆丽对文成帝说:高允虽蒙圣宠,但是他家中十分贫困,妻子儿子都无以为生。文成帝听后亲自到高允家中查看,发现高允家仅有几间草屋,盖的是布被,穿的是麻袍,厨房里也仅有一点儿盐菜。文成帝心中感慨不已,下令赐给高允帛500匹、粟千斛,任命高允的长子高悦为绥远将军、长乐太守。对此高允多次上表坚决推辞,但文成帝都不应允,高允只好勉强接受。

孝文帝继位后,对高允十分倚重,常派人接他到殿中商量国事,太和年间,高允虽已是近百岁高龄,仍旧坚持批阅史书毫不懈怠。孝文帝见高允年事已高,担心其因政事繁忙、生活过于清简而影响身体,于是下令让乐部安排10个乐师每5天到高允家演奏一次,另外还赐给高允蜀车、几杖等,又赐了各种珍奇食物,按时节送到高允家中。没过多久,孝文帝又命朝廷负责膳食的官员,早晚给高允送膳食,每逢初一、十五给高允送牛肉和酒、衣服衣料。然而喜好音乐的高允只是偶尔听一听乐队演奏,把收到的其他赏赐悉数分给了亲友故交,自己仍过着简朴的生活。

宽以待人

高允虽经常因直言国事而冒犯龙颜,但他平日待人处事十分和善宽容。北魏初年,法律十分严苛,到了太武帝太平真君年间,狱讼积压严重,各地的犯人久押未判,狱满为患,太武帝遂允许中书用儒家经义来判决疑难案件。用经义断案本无固定标准可以参照,判决或轻或重全凭断案者的理解,但高允认为狱讼之事关乎人的性命,应慎之又慎,因而断案时坚持以仁宽为本,同时又依据法律评判行刑,朝廷内外都称赞高允断案公平公正。文成帝时,尚书窦瑾坐事被诛,其子窦遵逃亡到山泽之中不见踪迹,窦遵的母亲焦氏被收入官衙,后来焦氏因年老得以免罪,但窦瑾的亲友故交却没有人愿意救济她,只有高允怜悯焦氏的遭遇,冒着被牵连的风险,将其接到家中悉心照料,一过就是六年,直至窦遵获赦将焦氏接回侍奉。

孝文帝时,高允已是耄耋老人,孝文帝依然对其十分信任,经常召其入宫商量国事。为了照顾高允,孝文帝还特地派中黄门苏兴寿负责搀扶他。一日天降大雪,苏兴寿扶高允入宫的路上,突然遇到一条恶犬,众人惊慌失措间使得高允滑倒在地,一干人等都非常害怕,而高允不但没有责怪苏兴寿等人,还安慰了他们一番,事后也没有向皇帝提及此事。还有一次,孝文帝在西郊处理政务,突然想起了高允,于是就派人用御用的马车接高允到西郊的板殿看风景,没想到半路上马忽然受到了惊吓狂奔不止,导致马车翻车,高允的眉骨三处受伤。孝文帝和文明太后听说后赶忙派御医前去医治并亲自抚慰探望。因高允在朝中德高望重,官府要将驾车的人治以重罪,高允听说后连忙上奏说自己并没有什么大碍,请求赦免驾车人的罪过,其仁爱之心可见一斑。

虚怀若谷

高允学富五车,但他与同僚相处却是谦逊有礼,从不在人前卖弄学识、高谈阔论。高允与崔浩共同编修《国记》时,崔浩一心要作出一番功绩,曾经召集了诸多术士一同考校汉代以来日月薄蚀、五星行度的情况,还找出了一些前代史书中的失误,并且另编写了一部《魏历》拿来给高允看。高允看完以后说:天文历法不能凭空而谈。要探讨古代之事,必然要在近代加以验证。并且指出了其中几处错误。但崔浩却十分生气,认为高允是不懂装懂,故意让他难堪。面对崔浩的质疑,高允也并不生气,只是淡淡说道:这个问题不是你我空口相争就能说明白的,还是应该详加研究调查才行。当时在座的人都对高允突然懂得历法而感到奇怪,只有平日里与高允相熟的东宫少傅游雅说:高君擅长历数,他说的应该不会有假。此后的一年多里,崔浩又把高允所说的问题重新考究了一番,结果却真如高允所言,众人都叹服不已。

高允对于有真才实学的人十分尊重,不论是同僚还是下属,只要是有超越他的地方,高允都真心称赞佩服,并且乐于向朝廷举荐人才,积极提携有能力的后辈。中书博士平恒安贫乐道,喜好研究经籍,时任秘书监的高允对这个比自己小20多岁的后辈非常看重,“每称博通经籍无过恒也”。文成帝、献文帝时期,涉及军国大事的书信檄文多出自高允之手,后来高允发现高闾的文采比自己好,于是就向献文帝举荐高闾来替代自己。南北朝时期,自恃清高、目中无人的文人大臣并不少见,高允能自始至终保持谦虚有礼,不嫉贤妒能的气度则显得弥足珍贵。

太和十一年(487年),97岁高龄的高允在家中安然去世。孝文帝悲痛不已,特下诏赐绢1000匹,布2000匹,棉500斤,锦50匹,杂彩百匹,谷千斛以备丧葬之用。自北魏建国以来,从未有人得过如此多的赏赐,足见高允在北魏君王心中的地位之高。临下葬之时,朝廷又追赠高允为侍中、司空公、冀州刺史,将军职衔与爵位如旧,谥号文。高允去世后,其刚直耿介、清廉自守、宽厚仁善的品行操守一直为后人所称道,“令公”美誉也一直流传至今。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大腰子是哪个部位?烤腰子“补肾壮阳”?是男人,就没有不在乎“那方面”的

男人的字典里,最怕出现几个字:那方面不行。怎么让“那方面”特别行?补肾壮阳呗,恐怕是个男人都听说过,烧烤界混得贼好的大腰子,江湖地位稳到韭菜都得让三分。看到有些男士羞涩一笑,小乐就

沥青沾到衣服上怎么洗掉?怎么样才能洗掉

在装修的时候,我们都会使用到沥青,因为是装修的材料,所以我们对于它的了解甚少。以至于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就会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所以一定要了解好它的使用方法。如果在生活中,沥青沾到衣

下葬有什么讲究?丧葬出殡习俗知多少?

丧葬习俗大致有九项内容,按照顺序依次为:1、指路:亲人离世,需要有家族长者为逝者举行相关指路仪式。这个过程中,主要是为逝者亡灵指路,也就是逝者亡灵死后去的方向。举行该项活动,让逝者

西汉首都是长安,对吗?东汉首都是洛阳,对吗?

公元前202年,西汉高祖刘邦得了天下以后,效仿周朝定都在洛阳,而且打算长久待下去。一个叫娄敬的刘邦老乡,建议刘邦迁都关中(见《史记.卷九十九.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众大臣多为

高山族的传统节日有什么?中华民族——高山族

高山族是中国台湾地区南岛语系各族群的一个统称,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少数散居在福建、浙江省等沿海地区。高山族聚居地区主要在台湾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原和兰屿岛上,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