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慈禧太后的得力助手以及清朝与列强之间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者,李鸿章一直被很多人视为封建王朝的卫道士,是一个愚昧、落后、反对革新的人。
不过,作为洋务运动的倡导者、清朝在世界上的代言人,李鸿章在当时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赞誉,被誉为清廷唯一一个可以和外国列强较量的人物。
作为慈禧太后眼中的"再造玄黄之人",李鸿章在其统治末期拥有很高的地位和权势。那么,如果将他所担任的官职放到今天,会相当于什么职务,他所当过的最高官职可以等同于今天多大等级的领导人呢?
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作为一个封建时期的文人,他在考中进士后原本应该是投身于文书工作当中,但当时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是他回到家乡组织当地"团练"。
投笔从戎的李鸿章展现出了自己出众的军事才华,他所组建的淮军也成为了一支颇具实力的官兵。靠着抗击太平军和镇压捻军时的杰出表现,李鸿章获得了当权者慈禧太后的赏识,也因此从战前的小小编修摇身一变,成为了湖广总督,领太子太保衔。
所谓湖广总督,其实正式的名称是"总督湖北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顾名思义,总督拥有对一省或数省的管辖权,能够对军事、政治等多方面的事务进行决断,可谓是位高权重。在清朝,总督官居正二品,有时还兼有兵部尚书的官衔,那就更是跃升至了从一品的行列,是几乎毫无争议的地方最高长官。
如果用今天的眼光来看,那么李鸿章当时担任的湖广总督这一职务可以说是数省的省长、以及湖南湖北一带军队总司令的集合体。
能够将地方的军政大权收归自己一人,说总督就是封疆大吏也未尝不可,如果他们有想法,完全可以安抚百姓、招揽士兵,与中央朝廷决裂。
当然,仅仅数省想要对抗全国还是比较艰难的,所以历史上真正这样做的人可谓寥寥无几。
同治九年(1870),天津民众被"外国修女绑架杀死孩童当药材"的流言所诓骗,因此群情激愤地围攻天主教堂,杀伤了数十名中外宗教人员。对于这一举动,西方列强十分不满,七国政府联合发出抗议,甚至将军舰停在了大沽口进行威胁,这就是著名的"天津教案"。最开始,负责此案的直隶总督曾国藩为了避免开战选择了对外妥协,对内镇压的处理方针,结果遭到民间的一致指责。
眼看民怨沸腾,清廷改让李鸿章处理此案,后者惩罚涉案人员、向各国赔款,并专门派了使团去法国表示歉意。这一系列的调解成功消除了教案可能引发的威胁,李鸿章表现出的谈判技巧也令慈禧太后印象深刻。所以,这一年的八月,李鸿章代替曾国藩成为了新任直隶总督。清朝时的湖南、湖北和如今没什么区别,但所谓的"直隶"如今已经不是我国的行政单位了。
所谓直隶,指的大概是如今河北、北京、天津一带。作为天子脚下的土地,直隶可以说是清王朝最重要的核心地区,而直隶总督与其它总督的区别,大概就如同是现在直辖市市长和普通市长的区别。因为管辖的地区更加重要,直隶总督被成为了清朝"总督第一,疆臣之首"。
如果将直隶总督一职放到现在,那么李鸿章就是省长兼首都的市长,同样还担任着临近军区的总司令。
除此之外,作为清朝对外谈判的代表,李鸿章在外交部门也应该是拥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慈禧太后依仗之人,李鸿章在全国各地的事务上都常常发表意见,许多决策都是因他而出。因此,我们套用德国海军大臣称赞李鸿章的那个"东方俾斯麦"的头衔,称他就是当时中国的总理大臣,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值得一提的是,当李鸿章晚年访问欧美时,许多西方报纸就直接称他为"中国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