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简介

崇祯皇帝是怎么死的?崇祯帝勤政十七年,为何最终却登景山自缢而亡?一封遗书揭开谜底

趣观历史

引言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在中国数千年封建历史里,先后大约有494位皇帝登上历史舞台。要说历朝历代中最为悲哀的皇帝,明朝崇祯帝堪称其中典型代表。他的一生,见证了太多山河破碎,烽火硝烟。一位想要挽救明帝国大厦于危难中的执政者,却不得不顺应时代变迁,缓慢而又壮烈地离开龙椅。1644年,崇祯帝面对亡国的惨痛现实,于北京景山上自缢而亡,和延续276年的明朝国祚一起跌入历史的长河中。

▲崇祯帝剧照

崇祯皇帝朱由检在自缢之前,含恨留下一段遗言,遗言中说:“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凄凉哀怨之情跃然其中,让人不禁潸然泪下。在这份遗书中,世人都认为朱由检自缢身亡的主要原因是诸多大臣误导朱由检执政,导致逆贼踏破京都,朱由检无颜面对列祖列宗才选择自缢。实际上,仔细分析这道遗书,导致崇祯皇帝死亡的真实原因并不在此。

▲明朝官员油画

生在帝王家的朱由检是无奈的,按照明朝父死子继的皇位继承制度,光宗朱常洛第五子信王朱由检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继承皇位。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光宗朱常洛即位仅两个月就驾崩,皇长子朱由校继承皇位,是为熹宗。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朱由校驾崩,由于他终其一生没有留下子嗣,同父异母的弟弟朱由检才登上皇位。年仅十七岁的少年郎就这样被推上明朝历史的大舞台。

▲熹宗朱由校剧照

崇祯皇帝执政十七年,不论其政治能力如何,单从勤劳刻苦上来说,他都算得上是一代明君。可惜,年少的他遇到了比祖先在位时更强大的敌人,最终陷入死亡的困境,崇祯帝在遗书中说:“诸臣误朕也”,从字里行间里,世人可以感受到朱由检对于大臣昏庸之至的感慨,可崇祯帝的死真的是这些明末大臣们造成的吗?

▲宦官魏忠贤剧照

年少登基的朱由检,在上台不到三个月就将祸乱明朝国政,人称“九千岁”的大宦官魏忠贤下狱,后者在狱中自缢而亡,魏氏集团分崩瓦解。不到一年多的时间,崇祯帝使用各种铁腕手段,将魏氏集团的成员悉数打尽,完全肃清了阉党的残余势力。崇祯帝由此受到全国百姓称赞,成为人们口中的明君圣主。可年轻的朱由检没能抵挡住名誉的诱惑,开始贪好虚荣起来,对很多事情都表现出十分贤能的样子,以此让大臣们感受到自己能带领他们挽救明朝于水火之中。荣誉就像一个无形的枷锁牢牢锁住了崇祯帝,使他寸步难行。

▲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剧照

面对一个一个风雨飘摇的烂摊子,朱由检极尽勤勉之事,为绵延大明王朝的生命做着自己最大的努力。1644年初,战争的硝烟烧到京城内,李自成率军攻破北京城。在形势危急的情况下,崇祯帝准备迁都南京,然而身为一代明主,迁都会给自己的声誉留下影响,崇祯帝遂深夜找来天启年间进士李明睿,让他在朝廷上提出迁都事宜。

▲崇祯帝自缢殉国处

翌日清晨,文武大臣皆聚集在太和殿内议事,李明睿按照朱由检的意思提出了迁都南京的建议。可谁知,此言一出遭受群臣强烈反对,大家甚至纷纷闹着要杀了李明瑞,朱由检见此情形,百般无奈之下只得作罢。作为世人心中的明君圣主,他决定死守京城到底,与明朝共存亡,最终自缢景山。

结语

明末锦衣卫指挥佥事王世德在《崇祯遗录》中记载:“上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事”,如此一个勤政的皇帝到头来却走上自缢身亡的道路,不免令人唏嘘感慨。商议迁都之事不久,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就攻破了北京城,崇祯皇帝英勇殉国,留下一生的功过是非给后人评说。如果当初群臣同意崇祯迁都,不知历史的走向又是如何。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大腰子是哪个部位?烤腰子“补肾壮阳”?是男人,就没有不在乎“那方面”的

男人的字典里,最怕出现几个字:那方面不行。怎么让“那方面”特别行?补肾壮阳呗,恐怕是个男人都听说过,烧烤界混得贼好的大腰子,江湖地位稳到韭菜都得让三分。看到有些男士羞涩一笑,小乐就

沥青沾到衣服上怎么洗掉?怎么样才能洗掉

在装修的时候,我们都会使用到沥青,因为是装修的材料,所以我们对于它的了解甚少。以至于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就会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所以一定要了解好它的使用方法。如果在生活中,沥青沾到衣

下葬有什么讲究?丧葬出殡习俗知多少?

丧葬习俗大致有九项内容,按照顺序依次为:1、指路:亲人离世,需要有家族长者为逝者举行相关指路仪式。这个过程中,主要是为逝者亡灵指路,也就是逝者亡灵死后去的方向。举行该项活动,让逝者

西汉首都是长安,对吗?东汉首都是洛阳,对吗?

公元前202年,西汉高祖刘邦得了天下以后,效仿周朝定都在洛阳,而且打算长久待下去。一个叫娄敬的刘邦老乡,建议刘邦迁都关中(见《史记.卷九十九.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众大臣多为

高山族的传统节日有什么?中华民族——高山族

高山族是中国台湾地区南岛语系各族群的一个统称,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少数散居在福建、浙江省等沿海地区。高山族聚居地区主要在台湾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原和兰屿岛上,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