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说,行政是企业的管家、专家和公司文化的推动者。然而在中小企业,行政人事工作都是由HR一把抓,由于行政工作繁琐且杂乱,而且很多都是协调服务性质,导致不被人重视,就连很多HR自己都认为做行政工作是打杂,不如人事工作专业。个人认为,人事行政不分家,其实和工作量与专业度有关。如何理解?我们今天就和大家讲一讲人事与行政的来龙去脉。
曾几何时,我们国内没有人事这个部门,或者说没有人事这种岗位,如果大家听说过以前国企部门配置的话,最多听说过的是“劳资员”这个岗位。劳资员这个岗位干什么的呢?就是给员工办理社保、发放工资的一个岗位,至于以前招人或者找工作,联系的部门都是企业的“公司办公室”或者“厂长办公室”。这里的办公室可以理解为就是本期话题所说的“打杂”部门。
我们国家经历改革开放以及经过40多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后来国内的国有企业不断地进行改革,以及各个地区招商引资的缘故,原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引入到我们国内。因为外资企业带来的是先进的管理模式与管理经验,会将部门按照“专业度”及“工作量”去提前规划好,这个步骤或这项工作可以理解为“人力资源规划和人员配置”。基本上,除了日资、台资、韩资企业外(大型的韩、日、台企业部门配置齐全除外),欧美企业进驻当地后,一般肯定要成立人力资源部、行政部的,或者成立的部门是人力资源及行政部,但是内部管理还是分人力资源和行政两大块,不会将工作混在一起。
那么韩、日、台企业部门配置是什么呢?一般他们的人力行政部叫做“总务课”,总务课管理人力及行政、后勤工作事宜,基本上分工不像欧美企业那样更细致、更专业,韩、日、台企业人事行政工作的分类与我们国内曾经的国企配置比较相似,但又有些区别。
以前,我们国企的人事、行政的工作由谁负责的呢?以笔者个人曾经的工作经历及了解,与大家分享一下,目前国内大型的国企还存在此类做法(虽然配置了流行的“人力资源部”这个部门)。我们按照大体时间轴去分类历史演变。
1980年代、1990年代,国内的企业那个时候,有哪些部门与人事、行政工作有关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具体内容,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更详细的内容,欢迎各位HR伙伴们在评论区点评追加并修订本文欠缺之处。
在1980年代、1990年代,干部的任命由国企的主管部门组织部门或党委负责研究决定(即过去政府部门的人事局,是负责干部任职决定及档案存储的);企业里的工人或普通职员,一般由厂办(即公司办公室)负责管理,管理之后向劳动局申报档案及入职手续办理;社保、工资等,直接安排劳资员负责处理,考勤工作呢主要是各部门主管负责管辖,办公室宏观政策的制定与通知发布,劳资员根据当月领导签批的考勤、工时、考核分等核算工资。
部分规模较大的国企内部,也会有组织部门,组织部门主要负责企业管理职务及干部身份员工的管理与招聘、入职手续办理(包括部队转业干部进入企业上班),工会部门负责企业员工的福利待遇发放,办公室负责整个公司的行政、接待、会务、工人手续等办理,其次国企的退休手续,主要也是劳资员根据员工的“身份”去有关部门办理,干部的去人事局部门办理,工人及普通员工的去劳动局办理。
2000年以后,特别是人事局与劳动局合并以后,现在的政府部门设立了人力资源和社保保障局,设立的目的也是经济及企业的发展已经完全市场化了,再以人事局或劳动局身份管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企业,已经不合时宜。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政府部门还成立一个部门,这个部门叫“国资委”,国资委现在代表政府管理或管辖还属于国企身份的企业,这些国企里的重要管理岗位还是需要国资委委派的“干部”身份,如果不是干部身份的话,需要公开对社会招聘的,即招聘“雇员”身份的,也需要由国资委委托相关部门组织招聘工作,这个招聘工作,大家如果看过的,就知道是什么样子了。
不管从哪种角度去分析,行政与人事其实是完全相辅相成的,不可能做到完全独立,就算在欧美这种发达的外资企业里面,也是需要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才能把有关工作做好的。哪怕就算在韩日台这种企业里面,虽然他们叫“总务课”,但是总务课管的工作也是行政和人事,只不过,这个行政和人事是“大行政、大人事”。
因此,行政是打杂的,要看从哪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如果从小处着手看的话,行政是打杂的,人事工作是专业的;如果从大处理解和分析,行政是打杂的,人事工作也是打杂的,因为人事工作是行政的范畴,是行政工作的一个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