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则新闻报道,说乌头、附子有毒,主持人说毒性“极强”,某某人因为服用之后中毒了,对于我这个经常使用附子的医生而言,看到这种报道就想着为附子、乌头正名。附子、乌头是有毒性,确实不能自行用药,但是,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很多的中医医生,自己都在服用附子、乌头,有的是为了养生治病,有的医生则单纯是为了以身验证,附子多大的剂量会出现中毒反应,从而,希望在安全的范围内尽可能的把附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同时,大多数的中医医生不希望祖国的传统医学在我们这一代不能得到很好的传承。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中医医生这样看重附子的疗效呢?
《神农本草经》是这么记载的:附子,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蹙,拘挛膝痛不能行步。中药学里面记载:附子,辛热,有毒,归心、肾、脾,能够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单从本草或者药学里面的文字描述,我们普通人可能感受不到,为什么有的医生会认为附子有那么好的治疗疾病的效果。我们还是举例说明吧。
有一位卵巢癌的患者,70岁了,发现的时候肿瘤已经很大了,专科医生没有强烈建议手术治疗或者化疗,只是先把预后告诉家属,说是可能性的生存时间为1年,当时,找到我的时候,我说,既然也不手术,也不化疗,那么就中药治疗吧。记得我给这个病人的附子用到60g(这个剂量其实是非常保守的剂量,大部分医生不止于此),病人的孩子说,自从附子的剂量调上去之后,她的精神状态好多了,这个病人目前已经随访治疗多年了。
看到这里,请你不要误解,我们的方子用的不是单方,所以,这里并不是鼓吹附子的神奇疗效。我用在这里是为了温阳,保住病人的一身阳气之根本,方中其他的药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中药方子,我觉得应该有升有降,升得起来,降得下去,这样才圆满,徐灵胎先生说,用药如用兵,既然是一个方子,里面的药就不再是单独的药物存在,而是一张动得起来的方。
临床上这样的例子其实非常多,但是,不论我们怎么使用附子,都不能逃避它的毒性问题,所以,煎煮的方法就非常需要强调。一般我们用附子,剂量大的时候要求是先煎2小时,煎到服用后没有口麻的程度。很多时候,病人的煎药方法不对,就会影响药物的疗效,甚至出现毒副反应。那么,在使用附子,病人自煎药物的时候,我都会详细地询问病人的煎煮方法,明确无误才能处方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