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简介

三国人物简介:李严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为什么诸葛亮会另眼相看

科技生活快汛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一回,发生在诸葛亮北伐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诸葛亮、李严和后主刘禅。原文如下:

都护李严妄奏后主曰:“臣已办备军粮,行将运赴丞相军前,不知丞相何故忽然班师。”后主闻奏,即命尚书费祎入汉中见孔明,问班师之故。祎至汉中,宣后主之意。孔明大惊曰:“李严发书告急,说东吴将兴兵寇川,因此回师。”费祎曰:“李严奏称军粮已办,丞相无故回师,天子因此命某来问耳。”孔明大怒,令人访察:乃是李严因军粮不济,怕丞相见罪,故发书取回,却又妄奏天子,遮饰己过。

孔明大怒曰:“匹夫为一己之故,废国家大事!”令人召至,欲斩之。费祎劝曰:“丞相念先帝托孤之意,姑且宽恕。”孔明从之。费祎即具表启奏后主。后主览表,勃然大怒,叱武士推李严出斩之。参军蒋琬出班奏曰:“李严乃先帝托孤之臣,乞望恩宽恕。”后主从之,即谪为庶人,徙于梓潼郡闲住。孔明回到成都,用李严子李丰为长史;积草屯粮,讲阵论武,整治军器,存恤将士,三年然后出征……建兴十二年春二月。孔明入朝奏曰:“臣今存恤军士,已经三年。粮草丰足,军器完备,人马雄壮,可以伐魏。今番若不扫清奸党,恢复中原,誓不见陛下也!”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诸葛亮在祁山前线大败司马懿,都护李严却为了掩饰粮草运输不力的责任,谎称东吴暗中与曹魏联合企图偷袭蜀汉。诸葛亮不明真相,只得下令班师回朝。等诸葛亮回到成都后,终于发现了事情的真相,李严被贬为庶人,其子李丰被任命为长史,负责北伐大军的粮草运输。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李严事件后诸葛亮的战前准备,叫做“积草屯粮”, 意为储存粮食和草料,比喻聚积战备物资。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元代郑德辉杂剧《三战吕布》中的“如今且收兵回营,操军练士,积草屯粮,整溯人马,慢慢的再与孙坚交战。”

小说中描述的李严被废事件,与历史原貌较为接近。据《三国志•李严传》载:“九年春,亮军祁山,平催督运事。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平遣参军狐忠、督军成籓喻指,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平闻军退,乃更阳惊,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欲以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又表后主,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平违错章灼。平辞穷情竭,首谢罪负。”这一事件在诸葛亮回到成都后很快暴露,李严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众所周知,李严既不是刘备集团的元老,也非诸葛亮的荆州系成员,为何刘备对其信任有加,还让其与诸葛亮一样成为托孤重臣呢?从史料来看,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李严的个人能力的确不错。《三国志•李严传》载,刘备占据益州后,多次平息南中一带的叛乱,为稳定益州立下了大功。其次,李严非常善于抓住时机以获得刘备的赏识。《三国志•先主传》载:“群下前后上书者八百余人,咸称述符瑞,图、谶明徵。间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其中“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的“天降祥瑞”之举就是李严一手策划和导演的,目的是为了给刘备称帝造势。

以上这两个原因也使得刘备对李严青睐有加。《三国志•先主传》载,在短短的数年时间里,李严便从裨将军升至尚书令之职。至于李严为何能成为刘备的托孤重臣,原因也并不复杂,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李严加深与蜀汉本土势力的关系,二是避免诸葛亮过于集权。不过,刘备的这一设想被诸葛亮识破。后主刘禅继位后,诸葛亮通过各种手段削弱了李严的权力,后来还将其从老巢永安调出前往汉中,并最终将李严贬为庶人,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大腰子是哪个部位?烤腰子“补肾壮阳”?是男人,就没有不在乎“那方面”的

男人的字典里,最怕出现几个字:那方面不行。怎么让“那方面”特别行?补肾壮阳呗,恐怕是个男人都听说过,烧烤界混得贼好的大腰子,江湖地位稳到韭菜都得让三分。看到有些男士羞涩一笑,小乐就

沥青沾到衣服上怎么洗掉?怎么样才能洗掉

在装修的时候,我们都会使用到沥青,因为是装修的材料,所以我们对于它的了解甚少。以至于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就会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所以一定要了解好它的使用方法。如果在生活中,沥青沾到衣

下葬有什么讲究?丧葬出殡习俗知多少?

丧葬习俗大致有九项内容,按照顺序依次为:1、指路:亲人离世,需要有家族长者为逝者举行相关指路仪式。这个过程中,主要是为逝者亡灵指路,也就是逝者亡灵死后去的方向。举行该项活动,让逝者

西汉首都是长安,对吗?东汉首都是洛阳,对吗?

公元前202年,西汉高祖刘邦得了天下以后,效仿周朝定都在洛阳,而且打算长久待下去。一个叫娄敬的刘邦老乡,建议刘邦迁都关中(见《史记.卷九十九.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众大臣多为

高山族的传统节日有什么?中华民族——高山族

高山族是中国台湾地区南岛语系各族群的一个统称,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少数散居在福建、浙江省等沿海地区。高山族聚居地区主要在台湾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原和兰屿岛上,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