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她,中国说不定就没有一夫一妻制了,是她将国际三八妇女节引入中国,撕下世俗对女子的种种标签,她就是中国女权革命的领袖——何香凝。
1878年何香凝出生于香港,是家中第九个孩子,从小性格刚毅有主见,特别爱听太平天国女兵的故事,两年的女书馆读完后,因为家规她无法继续上学,于是她买了书本自学。

那时候上流社会的女孩都要缠足,在她五、六岁时父母要给她缠足,她不惧打骂、坚决反抗,半夜起来偷偷将缠脚布剪开,父母实在拿她没有办法,只能任由她长成一双天足。
然而缘分就是这么奇妙,何香凝遇到了非天足少女不娶的廖仲恺,两人因天足而喜结良缘,于1897年结婚,寄居在廖仲恺哥哥家的阁楼上,何香凝随廖仲恺读书、吟诗、作画其乐融融。
25岁时随丈夫东渡日本留学,结识了孙中山,成为了同盟会第一位女成员,在东京撰写了《敬告我的同胞姐妹》“誓要破女子数千年之黑暗地狱,共谋社会之幸福”,一字一句呼吁女性觉醒和解放,这是我国早期宣传妇女运动屈指可数的作品之一。

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篡夺革命政权,何香凝毅然决然地放弃感官厚禄,再次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
1924年何香凝女士担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部长,开设女工学校,解决女工就业难题,积极开展各种妇女运动。
上海沦陷时,她更是组织了上海妇女战地服务团,领导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妇女抗战团体“中国妇女抗战后援会”。

918之后坚决反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5次痛骂蒋介石,还托人给蒋介石送去了一条裙子,题字“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
除了革命气魄,何香凝的艺术造诣也不可小觑,中国美术协会第一届主席是齐白石,第二届主席就是何香凝。她以梅花和老虎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享誉海内外。
1949年以后留在了大陆担任了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位。
何香凝生于乱世,但将革命和妇女事业贯穿终身。
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正是她一生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