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简介

戴爱莲生平简介:23岁回国抗战,为中国现当代舞蹈史写下众多“第一”,用90载人生诠释了何为“爱国”

人民艺术家


戴爱莲(1916—2006),祖籍广东省新会县(现属江门市蓬江区),出生于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著名舞蹈艺术家、舞蹈教育家,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舞蹈之母”。5岁开始学习舞蹈。12岁入当地舞蹈学校。14岁赴伦敦学习芭蕾。23岁返回祖国投身抗战。1949年后,历任华北大学文艺学院舞蹈队队长、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团长、中央歌舞团团长、北京舞蹈学校校长、中央芭蕾舞团团长等职。曾多次担任国际舞蹈比赛评委,出访过许多国家,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她是著名的舞蹈家,少年时走进了被西方统治的芭蕾舞圈,从此舞蹈成为她毕生的追求。她是心系民族国家的爱国志士,在战争年代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用舞蹈碰触现实,用艺术鼓舞斗志。她被誉为“中国舞蹈之母”,是中国当代舞蹈艺术的先驱者和奠基人,是她将中国的民族舞蹈带向了世界。

她就是戴爱莲,一位纯粹、独立、勇敢的中国女性。在她身上,那些彪炳千秋的功绩与振聋发聩的称号令人敬仰。她常说“要爱国,要爱我们民族的文化”,这也成为贯穿她跌宕而传奇的九十载人生的重要线索。

戴爱莲自编自演的《思乡曲》剧照


为舞而生,辗转求学

1916年,戴爱莲出生于特立尼达岛上的一个华侨世家,祖籍广东省新会县杜阮镇(现属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虽然成长在英语的环境里,但是她一直知道自己的“根”在一个遥远的国度。

戴爱莲自幼便对舞蹈十分感兴趣,具有丰厚的舞蹈天资,以及惊人的记忆力和模仿力。在家中,只要母亲一弹奏钢琴,她就会随着琴声即兴起舞。7岁时,她登台表演了自编自演的舞蹈《小鸡》。12岁时,她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特立尼达芭蕾舞蹈学校。

童年时期的戴爱莲(左)和两位姐姐

1930年,14岁的戴爱莲跟随母亲移居英国,从此开启了学习芭蕾舞的新阶段。她先后在安东·道林、玛格丽特·克拉斯和玛利·兰伯特等著名舞蹈家的指导下学习古典芭蕾舞。安东·道林是当时英国赫赫有名的芭蕾舞艺术大师,戴爱莲是他仅有的6名学生中的一员。

在诸多名家的教导下,戴爱莲收获颇丰、进步很快。然而,还没等到她在舞蹈艺术上有所建树,一场暴风雨便骤然降临。她的父亲因赌博而破产,家庭经济状况一落千丈,她一下子从不愁吃穿的富家女,变成了需要靠打工来维持生计的穷学生。

少年时期的戴爱莲

即便如此,坚强的戴爱莲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舞蹈梦。不久,她抓住了一个重要机遇。她报名参加了尤斯·雷德舞蹈学校举办的夏季六周免费舞蹈训练班,学习现代舞。紧接着,她通过不懈努力,如愿成了这所学校持有奖学金的正规生,开始系统地学习“现代舞蹈理论之父”鲁道夫·拉班的情感表现方法、舞蹈技术理论和拉班舞谱。这无疑对她日后的舞蹈创作之路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在学舞的过程中,戴爱莲逐渐意识到:现代舞感情自由奔放,不受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但缺乏系统的技巧;芭蕾舞虽有系统的技巧,但缺乏源于生活的表现力。在当时现代舞与芭蕾舞相互对立的状态下,年轻的戴爱莲已然萌发了博采众长、开拓创新的意识,这也注定了她后来在舞蹈艺术事业方面的领军地位。

1934年的戴爱莲


回归祖国,投身抗战

戴爱莲在日复一日的舞步中逐渐长大,那个遥远的国度——中国,也愈发牵动着她的心。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心系祖国命运的戴爱莲毅然加入了由中国留学生和爱国华侨在伦敦组织的“中国运动委员会”,为给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筹集抗日资金而举行多次义演。在义演中,她自编自演的《警醒》《前进》等舞蹈,极具震撼力地讴歌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精神,在英国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共鸣。

叶浅予画戴爱莲舞姿 《警醒》

有一次,戴爱莲在朋友那里偶然读到了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通过这本书,她了解到中国的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以及在延安窑洞的中国共产党人,他们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她。

1939年,23岁的戴爱莲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一腔爱国热情,毅然坐上了驶向祖国的邮轮。在往后的近70载光阴里,她的艺术生命与祖国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

戴爱莲旧照

经过2个多月的海上颠簸,次年初,戴爱莲终于抵达香港。彼时,宋庆龄正在香港领导抗日运动,她旋即约见了这位著名的青年舞蹈艺术家。在宋庆龄的感召下,戴爱莲积极参加“保卫中国同盟”的抗日募捐活动。尽管要忍受饥饿,四处逃难,她也从未退缩过。她将炽热的爱国激情融入精湛的舞蹈艺术之中,观众无不深受感动,纷纷踊跃捐款。

在抗日救亡的演出活动中,戴爱莲结识了一批才华横溢的爱国艺术家,包括叶浅予、丁聪、郁风等。到达内地后,她又结识了田汉、欧阳予倩、郑振铎,以及周恩来、邓颖超、郭沫若、陶行知等进步人士。在他们的影响下,戴爱莲以极高的热情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从事进步的文化事业。

1941年,戴爱莲根据宋庆龄讲述的东江纵队抗日故事编创的舞蹈《东江》

1942年,戴爱莲来到重庆。这一时期,她开始了在祖国的舞蹈教育拓荒工作。她先在国立歌剧学校和国立社会教育学院任教,后应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之聘,到育才学校开办舞蹈组。与此同时,她得到周恩来、邓颖超的关怀与帮助,他们鼓励她要努力发展中国的民族舞蹈事业,这对戴爱莲后来的艺术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

烽火连天中,戴爱莲依然坚定地要寻找中国民族舞蹈之“根”。1945年夏,戴爱莲和丈夫叶浅予一同来到川北、西康等地区采风。他们翻越了几千米高的二郎山,跨过了红军长征时走过的泸定桥。历经一番跋山涉水后,戴爱莲用拉班舞谱记录下了八个藏族舞蹈,搜集了大量的少数民族舞蹈素材,为后来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依据。

戴爱莲和叶浅予

回到重庆后,一场边疆音乐舞蹈大会酝酿而生,并轰动了整个山城。戴爱莲首次将少数民族民间舞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搬上了舞台,创作了《嘉戎酒会》《康巴尔汗》《瑶人之鼓》等——藏、维吾尔、瑶等几个民族的——十几个舞蹈,开创了我国整理、加工少数民族舞蹈的先河。

随后,戴爱莲和边疆舞都出了名。当边疆舞被移植到上海舞台后,如强劲的东风吹散了笼罩在上海滩上的靡靡之音。这股东风从上海刮到北京,又从北京刮到西南各地,指引着一批有志青年通过舞文化走上了革命之路。

叶浅予画戴爱莲舞姿 《瑶人之鼓》

1946年秋,戴爱莲赴美讲学,将中国的民间舞蹈介绍到美国。访美载誉归来后,她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开拓中国的舞蹈教育事业。她先在上海主持了私立上海乐舞学校的工作,接着在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体育系和国立北平艺术学院任教。

在中国专门从事和研究舞蹈工作的人寥若晨星的20世纪40年代,戴爱莲不遗余力地用舞蹈来宣传抗日、用舞蹈艺术为革命服务的爱国行动,不仅对当时的革命宣传起到了良好作用,而且推动了中国舞蹈的发展,抨击了西方人的“中国没有舞蹈”之说。

戴爱莲初次访美


以舞传情,以舞育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一天,举国欢庆,戴爱莲更是高兴得在马路上跳了一天中国的民族舞。历经战火摧残的中国迎来了新时代,戴爱莲的艺术生涯也翻开了新篇章。

她说:“我深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无论我的专业芭蕾舞,还是我热爱的民族舞,都会迈开蓬勃发展的脚步。我一定要在舞蹈事业中有所作为。”

戴爱莲旧照

在党和政府对舞蹈事业的重视下,戴爱莲获得了施展抱负的珍贵机会和广阔天地。她先在华北大学艺术部任教,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专业舞蹈队,继而担任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团长、中央歌舞团团长。1954年,我国第一所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院前身)成立,戴爱莲出任第一任校长。

在戴爱莲的主持下,从零开始的北京舞蹈学校很快成立了芭蕾舞团(中央芭蕾舞团前身)。建校4年后,在周恩来、陈毅等国家领导人的关心下,北京舞蹈学校成功地排演了芭蕾名剧《天鹅湖》,这标志着中国芭蕾舞迈出了从无到有的第一步。1950年,她又创作并主演了中国第一部芭蕾舞剧作品《和平鸽》。

戴爱莲与中央芭蕾舞团饰演《天鹅湖》的四只白天鹅——白淑湘(后排左一)、冯英(后排右二)、赵汝蘅(后排右一)、王珊(前排)合影

舞剧《和平鸽》剧照

除了芭蕾舞,戴爱莲也没有停下民族舞蹈的创作步伐。1953年,她以陕北民间舞蹈“荷花灯”为舞蹈素材创作了女子群舞《荷花舞》。1954年,她又从京剧《天女散花》中的舞蹈动作获得灵感并结合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创作了女子双人舞《飞天》。

《荷花舞》《飞天》是戴爱莲的两大传世之作,被评为“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分别荣获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二等奖、三等奖,使中国舞蹈作品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得到关注与认可。这两部作品不仅富有艺术魅力,而且饱含着一位舞蹈先驱者对民族舞蹈和祖国的挚爱。

舞蹈《荷花舞》剧照

舞蹈《飞天》剧照

特殊时期到来,舞蹈事业如日中天的戴爱莲也难逃厄运。待到复出时,她已年届花甲,出任中央芭蕾舞团艺术指导与顾问,并不辞辛劳地穿梭于亚、美、欧三大洲,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从1980年起,戴爱莲担任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舞蹈理事会委员、执行委员和副主席,英国中华文化中心艺术顾问,并几度出任国际芭蕾舞大赛评委和国际舞蹈创作比赛评委。这一阶段,她的艺术生命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

1980年,戴爱莲与参加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开幕表演的舞蹈家们合影

戴爱莲旧照

“如果音乐没有乐谱,贝多芬、肖邦的音乐就不可能被流传下来,舞谱的作用也是如此。”作为拉班舞谱的第三代传人、第一个将拉班舞谱介绍到中国的人,戴爱莲积极在中国引进、普及和传授拉班舞谱,并将之作为教学的基础。几十年里,她运用拉班舞谱记录下了中国藏族舞蹈、秧歌、霸王鞭及其他许多民间舞蹈。

1996年,香港演艺学院授予已经80岁高龄的戴爱莲“高级院士”称号。2002年,国家文化部授予她首届“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在英国皇家舞蹈学院大厅中陈列着世界上四位杰出的女性舞蹈家的肖像作品,她的雕像就是其中之一。

2006年2月9日,戴爱莲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她留下遗愿,将自己的房子和银行存款全部捐献给国家。

1996年,戴爱莲被香港演艺学院授予院士证书

陈列在英国皇家舞蹈学院大厅中的戴爱莲头像

在中国,她没有一位亲人。虽曾有过两次婚姻,但并没有一儿半女。她说:“我有许多中国的干儿子、干女儿,还有外国的,我有许多朋友,我有许多事,做不完的事……”

她的一生,是献身艺术的一生,更是爱祖国、爱人民的一生。她的一生,诠释了一位舞蹈艺术家的无私奉献,更诠释了一位独立女性的永不妥协。

她和她的精神,将如同一朵美丽的莲花,永远绽放在人们心间。

戴爱莲与青年舞者在一起

戴爱莲卧室一角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大腰子是哪个部位?烤腰子“补肾壮阳”?是男人,就没有不在乎“那方面”的

男人的字典里,最怕出现几个字:那方面不行。怎么让“那方面”特别行?补肾壮阳呗,恐怕是个男人都听说过,烧烤界混得贼好的大腰子,江湖地位稳到韭菜都得让三分。看到有些男士羞涩一笑,小乐就

沥青沾到衣服上怎么洗掉?怎么样才能洗掉

在装修的时候,我们都会使用到沥青,因为是装修的材料,所以我们对于它的了解甚少。以至于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就会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所以一定要了解好它的使用方法。如果在生活中,沥青沾到衣

下葬有什么讲究?丧葬出殡习俗知多少?

丧葬习俗大致有九项内容,按照顺序依次为:1、指路:亲人离世,需要有家族长者为逝者举行相关指路仪式。这个过程中,主要是为逝者亡灵指路,也就是逝者亡灵死后去的方向。举行该项活动,让逝者

西汉首都是长安,对吗?东汉首都是洛阳,对吗?

公元前202年,西汉高祖刘邦得了天下以后,效仿周朝定都在洛阳,而且打算长久待下去。一个叫娄敬的刘邦老乡,建议刘邦迁都关中(见《史记.卷九十九.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众大臣多为

高山族的传统节日有什么?中华民族——高山族

高山族是中国台湾地区南岛语系各族群的一个统称,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少数散居在福建、浙江省等沿海地区。高山族聚居地区主要在台湾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原和兰屿岛上,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